幼童培育 整理:周慧敏 資料提供:張詠詩/聖雅各福群會樂寧兒童發展中心主管
有時候,有些家長說孩子經常不願說話,把口「撬都撬唔開」,到底是甚麼原因呢?以下,由兒童發展中心主管張詠詩為大家作分析: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過「十問九唔應」的孩子,不知怎樣問,孩子才會答得好。其實父母可透過不同語言刺激技巧,去引導孩子回答不同的問題,以下繼續有張詠詩為大家拆解,教各位如何撬開孩子金口。
第1招:用開放性問句
想小朋友可以有所回應,父母必須掌握向孩子發問的形式和技巧。受文化及教育制度影響,家長習慣問封閉式問句,孩子需要回答的答案只有「是」或「否」。因此,父母應避免使用選擇性問題方式,只要不是必須要讓孩子二選一,或者多選一的情景,便盡量的不要給孩子設定答案。家長可多採用一些開放式問題,譬如:「你現在有甚麼感覺?」、「你現在有甚麼想法?」等,當能善用發問技巧,留心聆聽孩子發問。這不但有助增進親子關係,更可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時培養其表達能力。
第2招:問題要因應能力
問題的內容要配合兒童的身心發展,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發問,問題的難易度也要有所不同。面對年幼的幼兒,或許在初時每個問題都只可以是一個簡短的問句,問題的內容要淺顯易懂。但之後隨着年齡的成長,父母的問題長度也跟着加長,同時父母亦可加入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以增進孩子的思考能力。
第3招:加以讚賞鼓勵
家長要接受教養小朋友是一件細水長流的工作,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是關心安慰, 以及大人的引導,避免因大人生氣而給孩子帶來心理影響。當孩子嘗試去表演自己的想法時,家長要及時回應,並加以讚賞鼓勵,便能讓孩子對自己產生自信,同時也知道爸媽對自己的重視,逐漸更有自信去回應父母的提問。
第4招:給予時間和耐性
家長不要以敷衍的態度回應小朋友的提問。如果當小朋友願意說話,向家長講述生活趣事,如「我今天有舉手答問題。」,家長只是敷衍答:「哦!係啊!」一句起兩句止,孩子會感受到家長隨便的回答,這會令小朋友不願意與家長傾偈。亦因如此,孩子小時候已不願與父母傾偈,到他們長大後就更不會願意與父母傾偈。小朋友與家長分享時,也希望家長會聆聽。因此為人父母應耐心聆聽孩子的話,給予他們耐性,從而鼓勵小朋友更常表達自己。
第5招:選擇合適的時間與地點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專心地答覆問題,那麼選擇合適的時間與地點是十分重要,建議最好不要選擇孩子正在忙着做他們喜歡的事情時提問。例如孩子正在專心看一本書、一段卡通影片,或是正在和哥哥玩電視遊戲等,家長可以等待孩子完成該活動後才提問。至於提問的地點,也要選擇在安靜或人少的地方,他們才能聽清楚父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