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自我餵食 一歲半學洗手

配合自我餵食  一歲半學洗手

寶寶培育 撰文:Helen Ng、資料提供:黃佩蓮/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祥華幼稚園校長

洗手對所有人皆十分重要,因為雙手經常觸摸不同物件,極容易接觸到細菌和病毒,繼而令人受感染而生病,因此,小朋友應該及早學習洗手。除了能預防疾病之外,學習洗手還能加強小朋友手眼協調能力。

防病兼學手眼協調
黃佩蓮校長表示,小朋友學習洗手,表面上的好處是預防疾病,因為小朋友的手經常觸摸不同物件,以電梯扶手、門等為例,若之前有人向這些公物打噴嚏,或以受污染的手接觸它們,之後小朋友去接觸,他們便十分容易受感染,所以要教導小朋友保持雙手清潔,尤其是現在有新型冠狀病毒,更加需要在進食前、如廁後、煮食前洗手,戴口罩之前亦要洗手,若環境不洗手,也應該要用酒精搓手液來消毒雙手。
另外,學習洗手亦可學到手眼協調與工作步驟,因為洗手有多個步驟,包括開水龍頭、弄濕手、取梘液、搓手(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與手腕)、沖水、抹乾手等。

歲半運動能力提高
黃校長認為,在小朋友歲半時已可以慢慢教他們洗手,因為他們約在這個年紀開始要自我餵食,加上他們的運動能力提高了,開始四處走動,手會四處摸,所以更有需要教導他們學習保持雙手清潔。至於1歲以下的小朋友,多留在嬰兒床,就算有時會爬行,成人多為他們抹手亦可。
教導小朋友洗手時,家長要告訴小朋友洗手的原因,當他們明白到即使看不見手有不潔,但原來也可有病菌的,才會有動機去洗手。

助小朋友自己洗手
在小朋友學習洗手的過程中,家長要多作鼓勵和讚賞,讚賞的話要說得具體,例如說「做得很好啊!」、「洗得很仔細啊!」、「你很有耐性去洗啊!」等。此外,家長要有恆心去教導,別因為心急而幫小朋友洗手、或批評小朋友洗得不夠乾淨。假如小朋友真的做不到,家長便從旁協助,譬如小朋友不夠力擠梘液,家長便要幫助他們取得梘液。

多給口頭具體讚賞
鼓勵小朋友洗手,要有環境的配合,譬如小朋友不夠高,家長宜提供物品給小朋友踏上去,使他們夠高去扭開水龍頭,自行洗手,而不是每次皆由一個成人抱起小朋友,另一個成人替小朋友開關水龍頭,因為懸空吊着來洗手是辛苦的。
若家長對小朋友洗手方面的好行為多作口頭具體讚賞,例如當他們飯前自己去洗手時,家長讚他們很主動積極、懂得保持雙手清潔;當他們洗手後,家長表示看到他們有揉擦指隙、指背、指尖、手腕等,洗得十分認真,這樣便能夠幫助小朋友建立洗手的習慣,以及掌握到洗手的技巧。

洗手步驟
 

Step 1:以自來水弄濕雙手。

Step 2:加入梘液到手中。

Step 3:用手擦出泡沫。

Step 4:離開水源,揉擦手掌。

Step 5:揉擦手背。

Step 6:揉擦指隙。

Step 7:揉擦指背。

Step 8:揉擦拇指。

Step 9:揉擦指尖。

Step 10:揉擦手腕。


Step 11:揉擦雙手最少20秒後,用清水徹底沖淨雙手。

Step 12:用乾淨毛巾或抹手紙徹底抹乾雙手。


Step 13:用抹手紙包裹水龍頭,把水龍頭關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