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搜查】港大調查 | 受訪市民9成人對失胎認知不足

【時事搜查】港大調查 | 受訪市民9成人對失胎認知不足
日期:2022-10-12
據衛生署數據,2018至2020年間每年平均約有1.5萬宗流產個案。 | 港大在今年5月就香港市民對失胎的態度以及認知進行了一項網上調查

據衛生署數據,2018至2020年間每年平均約有1.5萬宗流產個案。

| 港大在今年5月就香港市民對失胎的態度以及認知進行了一項網上調查🔍

 

✦ 913名受訪者中接近兩成人表明自己或伴侶曾經歷流產,但仍有接近四成人答錯流產的定義及成因等... ✦


👩🏻‍💼 負責研究的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系主任陳凱欣指:研究反映公眾對失胎認知不足,容易誤將事件歸因失胎父母,加重他們在哀傷期的心理負擔及社交困難。建議政府為失胎父母提供更多社區支援,並加強公眾對生育健康的認識。她又提到,不少市民會用安慰說話例如「至少你還有其他你愛的人」、「你會克服它的,時間會治療一切傷口」、「你還年輕,將來再有懷孕的機會」等,但這些說話只是嘗試幫失胎父母理解失胎一事,未能安慰到失胎父母。

胎兒在24週前死亡會視為流產,但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調查,訪問913名受訪者了解他們對失胎的態度以及認知,發現37%人會錯答胎兒在21週前死亡為流產。


▶ 此外,接近五成人認為吃了某些食物會導致流產,逾六成人更認為做劇烈運動亦會導致流產。

 

💬 陳凱欣指,以上誤解令接近三成市民使用「詮釋性說話」去安慰失胎者,例如「至少你還有其他你愛的人」、「你會克服它的,時間會治療一切傷口」、「你還年輕,將來再有懷孕的機會」等。
現時醫院內為經歷流產的父母的支援做得不錯,但出院後社區支援甚少,建議當局發展可無縫衍接支援架構,研究團隊獲馬會捐助,推行為期3年的先導計劃,為流產父母提供心理及社交支援,包括建立網上失胎支援平台、社區教育、專業培訓等。

撰文: Vivian Tjiu / Yannes Wong | 資料來源:港大調查網上調查
時事搜查|逾95%港人不會因施政考慮生BB 6大主要原因:經濟負擔重+無效助上車+津貼不足
時事搜查 2023-11-24
時事熱話|易服男假扮女學生趁午膳潛入中學 36歲男被捕 搜獲5套女生校服
時事搜查 2023-11-22
消委會調查|旅行前必讀:行李遺失、延遲、損毀怎麼辦? 一文看清14個保障行李貼士
時事搜查 2023-11-09
食物安全|Skittles彩虹糖2027年將全面停銷 1物嚴重損害兒童生殖+免疫系統
時事搜查 2023-11-03
消委會調查|39款植物奶營養價值大比拼 豆奶蛋白質最高等同1杯低脂奶
時事搜查 2023-10-30
2023施政報告|10大鼓勵生育政策:新生嬰派2萬+提高子女免稅額+選樓、公屋優先
時事搜查 2023-10-25
生育政策|政府擬似向新生BB派發2萬元 世界各地鼓勵生育政策+新加坡派過百萬津貼
時事搜查 2023-10-19
消委會調查|29款朱古力樣本全檢出重金屬鎘 1款超出歐盟上限+長期進食或損腎臟
時事搜查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