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內蓋夫本古里安大學和希伯來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1歲的嬰兒已經可以感知到別人的情緒,並判斷誰是值得同情的人。 相關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5至9個月的嬰兒表現出明顯的親受害者偏好。他們向27名嬰兒展示了兩個視頻:第一個是正方形人遇到友好的圓形人,並一起愉快同行,這時嬰兒...
根據非正式統計,在停課的疫情期間,小學生平均一天花約5小時左右在家中以zoom上課,大大減少了跟同學相處的機會,獨生的孩子更是缺乏與同儕溝通。就是連基本的互動溝通也甚少,莫講會懂得向別人表達。一位家長很擔心兒子,因為他事事都以哭鬧和發脾氣來表達,有時小朋友未必懂得表達自己...
寶寶習慣自己一個人,但有時候遇上太多人出現眼前時,往往令他們感到不安,尤其是現在疫情,寶寶少出外活動、很少見其他人,若突然要面對群眾,例如早前農曆新年的團年飯和拜年活動,他們便會十分困難適應了。 腦袋承受過大刺激 寶寶為何遇上人多便哭喊,其中一個原因,是幼兒的腦袋...
寶寶的心理,從出生開始就依年歲而變化,0-6歲是兒童發展黃金期,身體、心理和智力、社會化方面都在逐步發展,從小開始關注兒童心理,留意兒童心理需求,對其成長有莫大幫助。 兒童發展黃金期 0-6歲是兒童發展黃金期,主要為以下方面的能力發展: 1.身體方面 2.心理和智力方面 3.社會化...
1. 你真係冇鬼用 小朋友做錯事或者事情總是做不好,例如杯子拿得不好,又或者不小心倒瀉水,弄得整個地都濕透了,爸媽或會衝口而出罵小朋友沒有用。 * 傷害性及錯誤處 別小覷這句話的殺傷力,梁姑娘指出,這話或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家長試想想,成年人若工作做得不好,老闆或上司...
寶寶自出生後,最強烈的感覺是聽覺、嗅覺和觸覺,之後,視覺也逐漸發展,當然也有味覺,五感互相交織,形成一系列的感覺統合經驗,刺激着著大腦,令寶寶迅速建立感知,而在這種感知的大前提下,寶寶喜歡探索,特別喜歡將東西放進嘴裏感受一下,每一次的探索都帶來愉快和驚喜的感覺。 感...
✦ 個案一 ✦ 冇手尾 💬👩🏻 家長問:「我的兒子今年6歲,打從孩子5歲開始,我便教導他要好好收拾自己的東西。例如玩具玩完了,要自己好好放回原處。外出回家後,要好好放置自己的衫褲鞋襪,但至今已經一年了,但他還是沒有學會,經常做事『冇手尾』,真的拿他沒辦法,我應...
學懂分離竅門 寶寶到了9至12個月大,便會容易因為與父母或照顧者作短暫分離而鬧情緒。父母別以為寶寶只是在扭計,其實他們是因為對世界的認知增加,所以對發生在身邊的各樣事情,都會有不同的反應,不再是一個只懂吃、睡的懵懂寶寶。 要怎樣處理寶寶的這些反應,父母一定要懂得...
李太:「最近小東喜歡 『玩』開關掣,見到甚麼按鈕都會開和關,除了『玩』入牆掣,他也喜歡扭開燈掣、電視機掣等,他的行為除了造成生活滋擾外,我也擔心他觸電而釀成意外,我真想他停止這種『玩』開關掣的行為。」 模仿+好奇+探索 幼兒隨着身體和認知能力成長而增加,他們對...
師長威信差異 人往往特別會在最親的人面前耍性子,因為親人總會無限量包容和體諒,外人則不可能如此,幼兒絕對能體會出親疏關係的微妙差異。正因父母無條件愛,使幼兒心底裏知道就算自己不聽話,父母最終還是會原諒自己,然而外人卻不同,因此,任性也會收斂一些。老師是外人,就算他們...
假若遇到固執的孩子,家長切勿經常以「不聽話」、「難搞」的負面字詞來形容他們,這樣是會令孩子感覺到父母也拿他們沒法子,久而久之,便會真的越來越「不聽話」和「難搞」或許家長以正面字詞來形容,孩子是有「自己想法」和「主見」來取代負面的形容詞。因為,孩子行為的正面或負面,是...
3大成因小朋友機不離手 1.父母自身也是「機不離手」 小孩最愛模仿,當爸爸媽媽也是「低頭族」,時刻低頭看牢屏幕上層出不窮的資訊、追看平板電腦上預先下載的連續劇,或者與親朋好友絡繹不絕以短訊聊天。他們自然會對父母這個愛不釋手的「玩具」產生好奇,拿上手後自自然然有樣學樣,...
常見處理手法 當寶寶因各種原因哭鬧時,不同父母所採取的處理手法也各異。以下三個情景,在現實生活中十分常見;而大部份父母也會用以下三個的處理方法: 原因多樣化 根據專家分析,1歲以下寶寶產生哭鬧的情緒多為肚餓、疼痛或身體不舒服等生理需要引起。而1歲以上的寶...
寶寶對自我的理解,最明顯是自己的名字,所以別人只要呼喚他們的名字時,便會找尋呼喚他們的人,看看是誰叫喚自己? 好處1:生存技能 當然,寶寶的聽覺靈敏,往往會對突如其來的聲音產生反應,這既是寶寶的本能反應,也是人類保護自己的生存技能,就像動物一樣,對聲音作出反應...
返回
感謝登記成為荷花親子網會員。我們已經將確認郵件寄往 ,請點擊郵件激活您的郵箱。
已發出重設密碼電郵到 ,請查看!
此電郵沒有註冊記錄,請先註冊帳戶。
註冊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