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直擊 撰文:陳淑儀 | 攝影:相片由學校提供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也十分着重學生在科技教育方面的訓練。「我們覺得科技教育可以迎接學生未來的需要,正如經合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也曾提及,人類的未來包括自主學習、協作、創新及問題解決等,我們都將以上元素放進課程內,因此,我們的學生在這方面的表現最為出色。」劉校長舉例,學生在人工智能上的學習以及微電腦上的操作方面都有一定的掌握,學生都十分擅於使用這些工具去創造他們的產品。「我們的學生在STEM及編程的能力都比較強,這幾年間也曾得了過百個有關創新的科技獎項。」
藝術教育也是學校近年的發展目標。「我們希望提升學生對美感的觸覺,強化他們在這方面意識,因此,我們會經常帶學生去不同地方,例如文化中心、演藝學院等,讓學生欣賞一些芭蕾舞劇的演出、音樂會等。學校也會舉辦親子音樂會,等讓家長也可以跟小朋友一同參加。至於校內也會有一些如皮影戲、歌劇等演出,讓學生學習如何欣賞藝術。另外,學校也提供很多音樂有關的課外活動,例如管弦樂團、豎琴和古箏等,讓學生自由學習,陶冶性情。」
另外,在視角藝術方面,學校也為學生提供如西洋畫班、光粉彩班及手工藝創作班等,希望學生可從中培養藝術方面的興趣。「疫情期間學校也有舉行線上視藝展,將學生的作品分享給其他同學欣賞。」體育方面,學校會透過多元化的體育活動,例如劍擊、高爾夫球|新興活動如地壺球等,讓學生認識不同的體育活動。「一般學校會有的足球、籃球、田徑等,我們學校也會有,這些課外活動總共超過105項,因此,我們的學生都有足夠的機會去學習和體驗。」
「我覺得無論老師、家長和同學,喜歡擁抱挑戰是十分重要的。不過,當中必須要有一個條件,就是作為家長、老師甚至校長,都要有容許錯誤的心。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膽量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如何可以做到呢?首先我們要理解錯誤其實是一個學習的機會。我們經常說,從錯誤中學習,小朋友必須有這個心態,放膽去試,從中找方法去改變自己的錯誤。同時,也要學懂如何接納錯誤。學生學到如何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很多時候,當我們遇到逆境和失敗時,負面情緒便會出現,但如果孩子明白今日的失敗、出錯,都是為了將來的成功,他們就會學懂控制如何自己的負面情緒,將挫敗感和忿怒專注在如何改善自己上,從而令自己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