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低港孩 出沒注意!

三低港孩 出沒注意!
日期:2020-01-22
新一代的孩子被物質豐富寵壞,父母忽視子女學習獨立生活的重要性,令孩子極需要別人保護,遂成為「三低港孩」。不想孩子成為其中一份子?今期,我們請來專家教家長如何管教孩子,避免他們成為「三低港孩」。

何謂「三低港孩」?

其實「港孩」現象並不算是甚麼新鮮事,平日在身邊的生活中,應該早已見識過不少做出恐怖行為的孩子,例如大發脾氣、郁手郁腳、要人服侍、無禮貌,以及不接受任何批評等。港孩多為90年代至2000年初,出生於物質相對富裕的家庭中的兒童,尤其為獨生子女、成長於中產家庭的兒童較為普遍,他們有家長疼惜、有工人照顧,只懂得讀好書、參加課外活動。此外,「港孩」被歸納為「三低港孩」,即是:

自理能力低:凡事依賴父母、家人及工人,不懂得獨自完成任務。

情緒智商低:自制能力較低,不能有效控制情緒,容易暴躁及情緒波動。

抗逆力低:遇到困難時不懂得獨自解決,只會依靠別人協助。

「三低港孩」3大成因

成因1:家長望子成龍心態
現時孩子在學習上面對巨大的競爭,家長害怕子女在高度競爭中失去優勢,於是多不理會子女的情況及需要,給子女安排許多課外活動,令每星期的行程表都排得滿滿的,總之是不能蝕底。加上學校之間的競爭也相當激烈,大家都想爭取學業成績好,又多才多藝的學生。亦由於父母的望子成龍心態,過份注重孩子學業,是導致「港孩」的成因之一。為了讓子女有更多時間溫書,家長完全不讓他們做日常的自理工作,導致子女過份依賴,失去照顧自己的能力,成為「高分低能」的港孩。 

成因2:獨生子女
現時香港出生率低,許多家庭都是只生育一個孩子,每個都變成家中的「金叵羅」,導致父母過份愛錫子女,事事怕孩子吃苦,於是凡事都為他們代勞。而且,有些孩子自幼由傭人打點一切,家長完全不讓他們參與日常的自理工作,結果就令小朋友失去獨立性。亦因為父母過度保護獨生子女,每每為子女化解他們在生活上所遇到的問題,使他們缺乏面對逆境的能力。

成因3:生活物質豐富
現今家庭的資源豐富了,家長能夠給予小朋友的物質亦更豐富,許多時候小朋友要甚麼,父母都會即時滿足他們,讓他們不懂得學會等待;導致孩子長大後只懂得追求物質生活,不珍惜自己所有,甚至會妒忌別的孩子擁有好玩具、好成績等。而且,有些父母錯誤以為讚美就是良方,於是從來不批評或責備孩子,甚至努力地將批評和教訓的說話包裝得動聽,營造出一個「超完美」的成長環境。但當小朋友上學之後,他們一遇到老師或同學反對及批評的聲音,就如天塌下來,結果有些孩子年紀小小,就不堪一擊想去自殺,導致小朋友的情緒智商和抗逆能力均低。 

「三低港孩」 5大拆解法

為人父母者,不願自己的孩子被貼上「三低港孩」標籤,除需要了解「三低港孩」是如何煉成的,更重要的當然是拆解「三低」現象的對策。以下,繼續由葉妙妍為大家拆解: 

1. 家長應適時放手:自理能力非與生俱來,葉妙妍表示放手讓子女學習是第一步,讓孩子嘗試自主學習,不要輕易為他們處理所有問題,而是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逐步累積生活經驗。家長可協助孩子從日常生活做起,鼓勵子女學習自立,家長可製造機會給孩子嘗試,如教授基本禮儀和自己梳洗等,循序漸進地教導。安排課外活動時,父母不要自作主張,要與子女一起討論,讓孩子可以依興趣發展個性和能力。家長要避免因為缺乏耐性,而索性自己做,結果只
會令子女的學習半途而廢。

2. 自我情緒管理:父母除需要了解孩子的情緒,窺探他們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能健康地發展,培養子女適當地表達情緒外,葉妙妍表示家長同時亦需要學習自我情緒管理。即使有時候孩子的表現未如預期,家長或會對子女感到失望,或是遇上不如意之事時,心情感到煩躁,也不要失去冷靜和耐性。因為當家長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他們才能夠回應到孩子的需要和問題。而家長處理自己情緒的方法,對孩子也會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當家長能先處理自己的情緒,令自己冷靜下來,除可避免口出惡言外,最重要是向孩子示範如何控制和處理負面的情緒,讓他們明白人是可以自我控制情緒,只有冷靜才可解決問題,幫助他們建立穩定的情緒和成熟的處事方法。

3. 五育並重:「港孩」問題仍然是現今香港社會熱烈討論的話題,每每提及這群被過份溺愛,因過份自我中心、霸道、不懂尊重長輩、不懂與人建立溝通關係,就連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及禮貌都欠缺的孩子,葉妙妍表示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從教育入手。現時的教育偏重在學術方面,「五育」中的「德」及「群」教育常被忽略,家長不應只重視學術成績的高低,對孩子的基本禮貌、自理能力亦需要重視。因此要改變這個現象,家長必須從小教授孩子一些基本規矩和道理,例如待人須有禮、見人要打招呼、懂感恩等,這對孩子將來有着至深遠的影響。

4. 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導師,更是他們成長中最主要的學習對象,一言一行都是他們會模仿的。而家長亦需反思自己的管教是否有一致性的行為標準,因為對孩子來說,有一致性的行為標準能夠讓他們有可依循的準則,能清晰地知道父母的期望,建立自我的行為標準。因此,葉妙妍表示家長應以身作則,切忌「講一套,做一套」,多動手做,一邊講解一邊示範,教導孩子各種自理技能,如整理床鋪或綁鞋帶,並多給予子女嘗試的機會,建立他們的責任感,在他們有進步時加以鼓勵。這樣不但能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並可從生活中獲取自信心。

5. 情緒教育:孩子動不動就哭哭鬧鬧、亂發脾氣,經常令大人傷腦筋。不過這些情緒失控的表現,其實只是源於他們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情緒。即使是小朋友,他們同樣面對各種各樣的生活壓力,例如是當他們去到新的學習環境、遇上新朋友時,他們不懂表達對新事物的不安感,便可能以哭、發脾氣來表達。因此爸爸媽媽可善用親子時間,與孩子互相分享每日的心情,又可以利用情緒圖卡、繪畫等工具作輔助,教導孩子認識不同的情緒詞彙。同時亦可以養成親子互相分享的習慣,可讓孩子學習面對不滿、煩惱時的處理方法,同時鼓勵孩子更積極正面地表達自己的需要,也可以學習如何回應別人的情緒。

原文刊於:第42期《學前&親子》2018年11月號
PN班直擊|楓薈國際幼稚園 鼓勵自然探索 發展多元學習
PN班 2024-03-01
PN班直擊|香港民生幼稚園暨國際幼兒園 勤誠勇毅 樂育幼苗
PN班 2024-02-03
N班專題 | 自行執拾3大好處 簡單9個步驟幼兒學識執書包
PN班 2023-04-28
N班專題 |想孩子「頭也不回」入課室?4個必知PN班入學準備
PN班 2023-04-27
N班專題|8所熱門幼稚園面試題目+流程大公開
PN班 2023-04-26
N班專題 | 準備PN班面試攻略二 4大家居遊戲訓練專注力
PN班 2023-04-25
N班專題 | 準備PN班面試攻略一 從4款遊戲裝備學習能力
PN班 2023-04-24
N班專題|令孩子潛質發揮是關鍵!專家教分階段準備PN面試
PN班 20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