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直擊|香港保護兒童會中銀幼兒學校 體驗式學習 激發孩子好奇心自主學習 重視兩文三語發展 建立終身學習基礎

幼稚園直擊|香港保護兒童會中銀幼兒學校 體驗式學習 激發孩子好奇心自主學習 重視兩文三語發展 建立終身學習基礎
日期:2025-08-06
成立於1926年的「香港保護兒童會」,一直以兒童為本作概念,不單關顧兒童的成長發展,轄下更有10多間幼稚園,提供全日制幼兒教育服務。位於奧海城的香港保護兒童會中銀幼兒學校為幼兒提供快樂、關愛、安全及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建立終身學習基礎,啟發潛能和全人發展,培養德、智、體、群、美各方面,使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不忘教育初心

香港保護兒童會中銀幼兒學校致力與社會攜手向兒童及其家庭提供照顧、關懷及教育服務,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校長何麗霞在教育界任職20多年,雖然很喜歡擔任老師教導小朋友,但獲得前校長推薦而晉升成為校長。何校長升任後直言自己不忘教育初心,為學校提供全面均衡的服務給家長,「學校位置屬於中產地區,我們會將服務的本質帶回這裏,無論在自理或學術,以及學生的情緒社交,我們都會比較關注。」學校亦會按幼兒的年齡、學習的需要,安排不同類型的戶外體驗活動。年紀較小的會先從日常生活經驗及社區開始探索,而N3及N4的幼兒會安排更多元化的戶外體驗活動。

 

體驗式學習

對於學校最大特色就是推廣中的「體驗式學習」,重視幼兒在日常生中的點滴,通過直接經驗進行學習,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簡單來說就是讓小朋友自己去體驗,從經驗中獲得結果,何校長解釋:「我們會放手讓小朋友去做,老師主要是擔任觀察者,或者是物料提供者,整個過程小朋友除了獲得經驗,亦可以調整步驟。這個體驗式學習有點像蒙特梭利,現時我們有數位老師正接受蒙特梭利的培訓,未來在N1開始,正式推廣蒙特梭利。」何校長指這種學習方式適用於各種領域,例如藝術創作、科學實驗、角色扮演、戶外探索等,加強幼兒在多項能力發展。

 

 

學習的自主性

體驗式學習除了讓學生透過實際操作,學習者能夠更容易記住所學內容,亦可以讓學生透過「玩」和「試試看」的方式,增加學習的自主性,「比起抽象的課程,體驗式學習能讓學生透過身體和思想的參與獲得更具體的理解,令學習更具實際意義;而且學習目標明確,透過活動體驗獲取經驗,讓學生更容易專注並獲得成就感,並且透過戶外或室內的具體學習活動,讓學生獲得更具體、有效的經驗,在生活學以致用。」何校長指學生都能憑着體驗式學習令趣味探究(Stimulation)、技能操作(Technology)、經驗解難(Exploration)、美感創意(Aesthetic)及主動思考(Motivation)的技能都有所提高。

 

良好的語文基礎

家長為子女挑選學校,最着重當然是幼稚園的教學質素,尤其在語言學習上,學校亦很重視小朋友兩文三語的能力發展,除每天由英語外籍老師授課,本地教師亦已接受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的培訓,從中掌握教學方法,「老師會透過故事、音樂、兒歌、角色扮演及美藝的綜合元素,讓學生更容易學習英語;至於普通話老師亦會每星期有一天到校授課,讓小朋友對學習語文意識大大提升,學校常鼓勵學生閱讀,無論中英文繪本,並增設親子閱讀獎勵計劃,加強他們對生活中語文、生字的敏銳度,有助建立幼兒良好的語文基礎,相信升上小學時,就能預備好自身的學習條件,亦會容易符合小學學習的進度。」

 

提供暫託服務

為了配合雙職家長或有突發事情需處理,學校有提供暫託服務及延展服務至晚上7:30,而學校本身屬長全日幼校,主要特色並不在於「長時間」,而在於它是一個具有高度社會使命的學校,這與一般單純強調教育的學前服務不同。「較長的開放時間可以有較多時間培育孩子的全人發展,包括自理、社交、情緒、語言、大小肌肉及價值觀培養等等。幼兒亦從中有更多機會鍛鍊社交技巧、生活常規、自理能力及適應能力。」校內更有屬於自己的廚房,以新鮮食材為幼兒製作營養均衡的午餐,並因應年齡而有不同的用餐準備,而飯後清潔及收拾的訓練亦有助提昇幼兒的生活技能及自我照顧的能力。

 

多渠道溝通

何校長指現今的家長要求很高,自己仍不斷學習,學校亦有足夠的渠道與家長溝通,「在幼兒的入學適應初期,班老師與家長會作出緊密的溝通,例如致電家長或面談,讓家長更了解幼兒在學校適應及生活流程學習的情況,從而建立家長對學校的信心。」此外,何校長表示學校還有家長日、課後電話諮詢,以及個別化彙報學習進度。而且還會舉辦家長講座和以家長手機應用程式發出校內通告、發布最新校園動態、校訊。學校亦明白家長是教育幼兒的緊密夥伴,透過親職教育,駐校社工活動與家長分享育兒的方法,學校透過「家長義工團隊」定期到校擔任不同的崗位,家長可以藉着義工活動增強彼此的認識,同時讓家長更了解學校的校情。

 

 

銜接小學無難度

對於幼兒升上小學,需重新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及不同的課程要求,還要認識新的老師和朋友,學生或會感到緊張和焦慮,甚至出現抗拒上學或行為倒退的現象,何校長稱:「學校會提供社工輔導為升讀小學的學生做好心理建設,也會向家長提供升小貼士,例如作息時間規劃、減壓方法和健康湯水篇等等。此外,教師亦會在環境上作出配合,例如學校會於每年7月份,利用兩星期的時間進行以專題研習模式體驗小一生活,通常先會帶學生到鄰近小學校舍參觀,並會模擬小學班房內的坐位報置課室,會有上下課時鐘聲作識別、實行班長和行長制,讓每位幼兒有輪值的機會,從而提升責任感。」幼兒可在這個階段與同學建立友誼,學懂尊重自己、尊重別人,懂得適應,有自理能力,銜接小學生涯便沒有難度。

 

面試貼士

最希望家長跟我們的教育理念元素一致,所以建議有興趣讓子女入讀的家長,可以先上我們學校的網站了解一下。由於小朋友年齡還小,所以會由家長陪同下一起面試,小朋友會跟老師玩遊戲,我們也會跟家長傾談,了解小朋友在家中的自理能力,讓老師可以多點掌握小朋友的性格。在面試前,家長不要給小朋友太大壓力,就當來Playhouse玩就好了。

 

校長的話

一則關於哈佛大學的研究,要孩子長大成為快樂的人,並非成績好或多才多藝,而是有否參與做家務!因為做家務能幫助孩子培養出更好的自我價值、有自信心、獨立,還有非常重要的同心協力的工作態度。正如在幼兒學校的日常活動中,每一個設計看似平凡的小環節,其實都是孩子成長關鍵素養的板塊。學校可給予選擇與嘗試的空間,簡單生活技能練習,老師只提供協助,不取代孩子。讓孩子在成功中累積持續的耐性,在幼兒學校階段能為他們將來融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家長心聲

點燃知識的渴望

媽媽:管太

女兒:管懿(N2)

20多年前我的妹妹也曾在此就讀4年,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令我印象深刻。我欣喜地發現女兒每天都期待上學,回家後總會興奮地分享校園點滴,她們不僅學會自理和社交,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良好品格。值得一提的是學校推廣的閱讀文化,女兒每天都要求親子共讀,這段溫馨時光不僅增進我們的感情,更點燃了她對知識的渴望。

 

專題研習學新知識

媽媽:鄭太

女兒:鄭亦嵐(N2)

兒子正在就讀N2班,大女則是畢業舊生,先生和我都是在職人士,當年為大女選擇全日制幼稚園,可讓長輩輕鬆一些,女兒亦可學習自理。後來兒子入讀N1時有些情緒上的不適應,老師們甚至何校長也親自跟我解釋,令我非常安心。學校每年也有不同的專題研習和藝術周,小朋友可以透過美術、訪問、科學實驗等形式去了解主題知識,亦有機會展示自己所學。

 

幼稚園檔案

學校類別:非牟利

校監:黃佩麗

校長:何麗霞

創校年份:2000

地址:九龍大角咀海輝道11號奧海城一期政府服務中心地下

電話:2271 4015

傳真:2271 4105

網址:https://ns.hkspc.org/boc/

班制:全日制

幼稚園教育計劃:有

學費: PN班 $3,815/月K1-K3 班$1,517/月(全年共12期)

雜費: 沒有

校園面積:5,000平方呎

校舍設備:課室、小組輔助室、體能活動室、音樂室

校車服務:沒有

主要升讀學校:大角咀天主教小學 (海帆道)、大角咀天主教小學 、油麻地天主教小學、油麻地天主教小學

 

入學資格

收生年齡:0歲收報名表

報名日期:全年接受

報名方法:親臨、郵寄、電郵

面試方式:到校實體或網上(如適用)面見

 

教學要點

師資:100%幼兒教育證書或以上,90%持有學位

師生比例:1:11

教學語言:粵語為主、英語、普通話

評估方法:透過老師持續地觀察幼兒的學習進程,並記錄他們在校內日常生活的情境,蒐集幼兒作品作記錄及分析,從而評估他們的學習態度,知識和技能。

 

原文刊登於《媽媽寶寶》443期

雜誌詳情及訂閱優惠:http://bit.ly/42qpzP8

撰文:Mikio|攝影:麥國明(部份相片由學校提供)

幼稚園直擊|香港青年協會鄭堅固幼稚園 建構式學習 增强音樂發展 提高孩子專注力
幼稚園 2025-07-02
幼稚園入學|26/27年度幼稚園K1報讀時間表 一文看清幼稚園申請入讀流程+所需文件
幼稚園 2025-06-04
幼稚園直擊|德信幼稚園 着重培育四大德育 老師家長配合 協助實踐良好品德
幼稚園 2025-06-02
幼稚園直擊|培僑國際幼稚園暨幼兒園 多元智能培養孩子自主學習 注重雙語教育 薈萃中西文化
幼稚園 2025-05-13
幼稚園熱話|幼稚園面試必問7類題目 入學備戰 與孩子提早準備
幼稚園 2025-05-09
幼稚園直擊|啟思幼稚園幼兒園(帝堡城)音體藝全方位發展 專科專教 重視4語學習 專題教學融入生活
幼稚園 2025-05-08
幼稚園直擊|樂沛兒幼稚園 小班教學因材施教 家校合作升讀名小比例高
幼稚園 2025-05-07
幼稚園直擊|意大利國際幼稚園暨幼兒園 5大教學特色 融入瑞吉歐教學法
幼稚園 202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