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健康 整理:周慧敏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常見婦科疾病之一,指子宮內膜組織於月經期間隨經血倒流至盆腔內,着床於子宮以外的地方如輸卵管、卵巢、腹膜、膀胱或腸道表面等,並刺激周圍組織形成慢性發炎和黏連,從而引起痛症。至於卵巢出現的「朱古力瘤」,以及子宮肌層出現的子宮腺肌瘤,均屬子宮內膜異位的一種。
主要症狀
.經痛持續整個經期,甚至經期前或完經後婦女仍然感到盆腔痛楚。
.經血量過多
.性行為時疼痛
.經期時大小便疼痛或出血
.難於成孕
普遍患者會於20多歲時開始出現上述症狀,亦有部份患者沒有出現任何病徵,只是透過醫生檢查而意外發現。若不幸出現上述症狀,應盡快約見婦科醫生檢查,以免因延遲診治而令病情變得更為嚴重,從而影響生育。
據統計數據顯示,約有30萬名香港婦女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亦即平均每10位處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就有1位患有此症,
子宮內膜異位與不孕。
子宮內膜異位會刺激周圍組織,引發炎症並形成黏連,將盆腔器官黏為一體——這樣會令排卵受阻或阻隔精子進入輸卵管,從而令婦女難以受孕。婦產科專科醫生梁巧儀指出,在不育的女性中,高達4成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情況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