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家長都希望可以儘早培養孩子的解難能力,面對成長中不同的挑戰,這個過程極度需要家長的陪伴和細心教導。當遇到困難時,如果孩子一下子迅速放棄,甚至是發脾氣,家長可以如何處理,讓孩子學會面對困難和失敗時,管理自己情緒,訓練解難能力,以後即便遇到任何挫折,也可以正面面對並解決問題。
情景:當和孩子正在單車徑踏單車,家長把車停到了行人路上,然後孩子也跟着把單車從單車徑駛到行人路旁,不過孩子的單車撞到石壆,上不了行人路,孩子嘗試用力推單車但不成功,盛怒之下,索性丟下單車,自己走到行人路上。
家長千萬不可破口大駡
一些父母看到孩子不正確的行為,便會馬上破口大罵,怪責孩子「少少事就發脾氣、無鬼用」。這種處理方式或許有機會制止孩子的脾氣,但亦有可能會刺激孩子發更大的脾氣,沒有正面地輔導孩子。
家長需要理解孩子年紀還小,遇到問題當然未必能一開始便知道解決方法,假如只責怪或以人身攻擊來貶低孩子,責罵內容欠缺教導如何處理,對改善孩子問題沒幫助之餘,亦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家長必學3招培養孩子解難能力
培養孩子解難招數1|默默處理
孩子遇到困難便馬上鬧情緒,可能因他的解難能力較弱,當想不到辦法便馬上放棄,家長可以一同與孩子把單車拉上行人路,直接體驗可如何解決問題,快速和直接解決問題同時,減少在公眾場所因孩子的脾氣而引起尷尬的機會,亦能盡快讓孩子的情緒回復平靜。
不過家長只處理了孩子的問題,幫孩子把單車拉上行人路,卻未有向孩子講解的話,會使孩子不能夠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下次再踏單車時便會繼續發脾氣,因此家長一定別忘了要向孩子加以解釋,有助增強孩子的解難能力。
培養孩子解難招數2|口硬心軟
父母或許也會有情緒,會不住一邊責罵孩子,但同時一邊把孩子的單車拉上行人路。這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不對,但責罵內容不應只怪責孩子做錯,還需要告訴他發脾氣會帶來甚麼影響和究竟可以如何解決,例如發脾氣只會令「嬲嬲怪」霸佔腦袋,不能冷靜地想出好方法,而其實當自己搬不動時可以請父母協助,既指出如何錯,亦連帶如何改善,幫助孩子知錯能改。
培養孩子解難招數3|情理兼備
父母可以先回應孩子的心情,待孩子平復後,再與他討論如何處理。當孩子有情緒時,家長都會急着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好讓孩子不再生氣,不過這只能解決到當下的問題,並沒有改善到孩子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假如再遇到問題時,孩子仍然只會以發脾氣來應對,要靠別人幫他處理才能息怒。
以「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原則,有助孩子調和好自己的情緒,讓他先有平穩的情緒,然後才能運用理性的思考。過程中更漸漸學懂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過難處是家長需要有準備充足的耐性,包括學習引導孩子情緒技巧,透過形容孩子的行為和情緒作回應,並要預留較長的時間去處理。因為孩子需要時間學習和適應,不過當他能夠掌握技巧,懂得每逢遇到困難時皆能夠先穩定自己情緒,然後再冷靜想出解難方法,那將來便能夠處變不驚、冷靜應對不同的困難。
以上3招各有不同的好處與壞處,可以讓孩子培養情緒管理及解難能力。父母可因應時間和場合選擇不同的處理方法,甚至可循序漸進,由「默默處理」到慢慢開始嘗試「情理兼備」,讓孩子能有層次的逐漸改進自己的情緒管理和解難能力。
資料提供:呂畇俠博士/註冊教育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