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健康|BB便便顏色+質地+氣味反映健康 每日排便幾多次正常?BB便秘點算?

嬰幼兒健康|BB便便顏色+質地+氣味反映健康 每日排便幾多次正常?BB便秘點算?
日期:2025-09-22
便便是健康的一面「鏡子」,家長可以透過觀察BB糞便的變化,像是便便的顔色、質地、排便次數等,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健康狀況,例如孩子的消化功能,或是腸胃道疾病或營養攝取問題的早期信號,從而幫助及早發現潛在健康問題問題,守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最重要的「胎糞」

寶寶出生後排出的第一種糞便,就是胎糞,是初生嬰兒健康的重要觀察指標,因為正常情況下,通常在出生後24至48小時內排出,如果延遲或完全未排出,可能暗示腸道梗阻,或先天性巨結腸等其他先天性問題,亦有機會增加寶寶腸道感染的風險。「胎糞」的顏色為深綠至黑色,質地黏稠,無異味,其主要成分包括羊水、腸上皮細胞、黏液及消化道中積累的其他物質。

 

BB正常排便次數

0至2歲的嬰幼兒期,大便的次數也會有轉變。剛出生的嬰兒排便次數較多主要是因為其消化系統尚未完全成熟,且進食頻率較高,幾乎每吃一餐奶會排便一次,由於母乳或配方奶容易被嬰兒吸收,但同時也會快速刺激腸道蠕動,促使糞便排出,所以每天排便次數可達4至10次,只要糞便顏色和質地正常且嬰兒健康狀況良好,家長們就無需擔心。

 

吃奶粉和母乳的BB糞便也有所不同,母乳BB通常大便比較稀,好像水一樣,典型的人奶大便就是一堆黃色的水,有些粒粒像種子的東西在裏面,而吃奶粉的嬰兒會大便像糊仔一樣,質地比較稠。

 

 

紀錄BB糞便狀況

BB到2至3個月大時,排便會有所轉變,有機會繼續每餐吃完都會屙,亦有可能因為母乳吸收得很好,可以幾天才屙一次都屬正常範圍。如果吃奶粉的話,一般來說大便的次數都會愈來愈少,也比較容易有便秘,在3至4個月大左右都有機會數天才屙一次。

 

家長在寶寶出生開始,應該紀錄寶寶的排便次數和狀況,監測嬰幼兒的健康,包括排便次數、顏色、質地和氣味,以及有否伴隨腹脹、嘔吐或發燒等症狀,在必要時向醫生提供準確的信息,便於診斷和治療。

 

BB便便狀況與健康

BB便便顏色健康

黃色

多見於母乳或配方奶餵養的嬰兒,表明消化功能良好

綠色

有時與飲食中的鐵攝取量或腸道快速蠕動有關,亦可能過快的食物通過腸道可能導致吸收不完全

深棕色

幼兒期常見,與正常固體飲食相關

黑色

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早期跡象,應盡快就醫檢查;不過服用鐵劑後的糞便也可能呈黑色,家長需留意

白色或灰色

可能膽汁不足,或與膽道阻塞、肝功能問題有關,需立即醫療評估

紅色或帶血

可能與腸道感染、肛裂或嚴重腸胃問題有關,必需尋求專業幫助

 

便便質地健康

糊狀或柔軟糞便

母乳餵養嬰兒的典型糞便質地,表明消化系統健康

成形但柔軟的大便

幼兒期常見,代表良好的飲食和消化功能,留意過於成形可能表明纖維攝取不足

水樣便

通常與腹瀉相關,可能由感染、過敏或腸胃炎引起;建議充水分並觀察其他症狀

硬結糞便

可能是便秘的跡象,或與飲食纖維不足及脫水有關

黏稠糞便

可能暗示腸道炎症或過度黏液分泌,注意是否伴隨血絲或異常顏色

油性糞便

可能是脂肪吸收不良的標誌,與腸道或胰腺問題相關,需進一步專業診斷

 

便便氣味健康

溫和或略帶酸味

屬正常的糞便氣味,通常見於母乳餵養或配方奶餵養的嬰兒,表明腸道健康,消化吸收正常

酸臭糞便

可能與乳糖不耐症或食物吸收不良有關,留意嬰兒是否伴隨腹脹或腹瀉

刺鼻的惡臭

可能是腸道感染、消化不良或腸道菌群失調,建議觀察其他症狀,如嘔吐或腹痛

腥臭糞便

可能脂肪吸收不良,或與胰腺功能問題有關,需進一步專業診斷

腐敗性異味

腸道內可能存在潰瘍或嚴重的感染,建議立即就醫,特別是糞便伴隨血液或黏液

 

區別BB是否肚瀉

嬰兒的正常糞便通常是柔軟糊狀,顏色以黃色或黃綠色居多,且氣味較溫和或略帶酸味,不過由於排便次數多,有時家長可能難以分辨,究竟寶寶是否正常排便還是肚瀉,尤其是未加固的時期,會更難單憑糞便作區分。每個小朋友的大便習慣、質地及次數都不同,如果小朋友不單次數增加,而且質地愈來愈稀,都是出現肚瀉的情況。若然寶寶精神良好,食慾正常,並沒有其他例如腹脹或哭鬧等不適症狀,就算排便次數多一點,也不必過於擔心。但若寶寶出現肚瀉跡象,應立即補充水分並觀察其狀態是否惡化,如果肚瀉持續並伴隨嘔吐、發燒等症狀,建議及早就醫,以免影響寶寶的健康。

 

加固時期易便秘

子女便秘也是家長們的煩惱之一,小朋友5至6個月大時,開始吃固體食物,糞便會像大人的大便般,似長條香蕉形。在加固的過程中,小朋友有機會開始出現便秘的問題,這是很普遍的情況,寶寶就算2至3日不排便,亦未必稱得上是便秘,同樣亦要看嬰兒本身的大便習慣,例如是否要很辛苦、很用力才能排便,以及質地會否比較硬。如果每星期少於3次排便,基本上就可叫做便秘,但如果小朋友的大便軟身不硬,可輕鬆排出,亦不能算是便秘。便秘的小朋友,可能是排不出大便,或者會因為大便而哭鬧及令屁股受損,甚至出現肚痛,這些都是便秘的徵狀。

 

 

BB便秘常見原因

1. 加固期小朋友的腸胃尚未完全成熟,消化系統需要時間適應新引入的固體食物

2. 水分攝取不足也會影響。

3. 5至6個月大的寶寶開始認人,突如其來的更會環境或照顧者,都有機會令孩子造成便秘

4. 2、3歲開始戒尿片的時候,父母會比較激進而增添子女壓力,亦有機會令小朋友不喜歡去廁所而寧願選擇保持便秘,所以家長也不要太過心急

 

3招改善小朋友便秘

1. 多飲水、多食水果及蔬菜,攝取足夠纖維,因為很多時候飲水不足,排便會一粒粒像羊糞般

2. 讓小孩每天吃益生菌,保持腸道健康,令大便軟身較容易排出

3. 如果上述方法都不成功的話,醫生有機會開處方藥物,例如利用乳果糖增加糞便中的水分來促進排便,由於作用較溫和,非常適合嬰幼兒、孕婦以及老人使用,乳果糖其實令到腸會有一點肚瀉的狀態,讓小朋友可以多些排便次數,但小朋友有機會吃完會有點搞肚痛的感覺

 

 

乳果糖治標不治本

不過乳果糖也是治標不治本,因為基本上吃的時候才有改善,甫停止服用就會打回原形,但若然乳果糖都未能解決到便秘的問題,就可能要食瀉藥。醫生會視乎小朋友的歲數,再考慮是否適合開瀉藥。

 

如果3、4日都沒大便,醫生有機會開甘油條給小朋友幫助排便,甘油條是一種常用於緩解便秘的栓劑,適合大便乾硬且排便困難的小朋友使用,其主要成分是甘油,能刺激直腸並軟化大便,將藥直接灌到大腸上的部分,就可以排出更多的大便,通常在15至60分鐘內見效,但亦只屬短期使用。

 

養成孩子良好大便習慣

1. 建立規律的排便時間是關鍵,如果3、4歲或以上的小朋友有便秘的話,應該每天找同一個時間,要他們坐廁所,就算不急都要坐着等一會,看看是否能排出大便。大便不應該等到很急才去廁所,所以身體適應了就每天定時定候,腸部就會郁動幫助排便

2. 適量的運動也可以幫助促進腸道蠕動,例如多讓小朋友參與戶外活動

3. 提供一個舒適的如廁環境也非常重要,避免他們對如廁產生抗拒或緊張情緒。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可以使用適合其身高的便盆,以增加如廁的便利性和安全感

4. 家長應給予積極的鼓勵,避免責備小朋友的如廁行為,透過耐心引導,良好的排便習慣將自然形成

 

資料提供:蘇詠怡/兒科專科醫生

 

原文刊登於《媽媽寶寶》第440期
雜誌詳情及訂閱優惠:http://bit.ly/42qpzP8

嬰幼兒健康|小朋友經常流鼻血要小心!流鼻血常見原因+正確止血方法
嬰幼兒健康 2025-08-28
眼睛健康|看東西模糊就是近視?小心誤配眼鏡!全面檢查辨別小朋友真假近視
嬰幼兒健康 2025-08-19
嬰幼兒健康|益生菌緩解乳糖不耐症 減濕疹風險 推薦4大類別食物含益生菌
嬰幼兒健康 2025-08-15
嬰幼兒健康|嬰幼兒、兒童感染尿道炎症狀不同 嚴重影響腎功能 學識2招預防
嬰幼兒健康 2025-08-07
嬰幼兒健康|夏日高溫 小心孩子中暑!12個嬰幼兒透心涼消暑大法
嬰幼兒健康 2025-07-29
荷花BB展2025推介|孩子濕疹反復發作?情緒起伏大?家居檢測改善小朋友腸道健康問題
嬰幼兒健康 2025-07-28
嬰幼兒健康|傷風感冒痊癒後仍咳過不停?提升免疫力 解決久咳不癒4大方法
嬰幼兒健康 2025-07-03
嬰幼兒健康|BB有濕疹?皮膚乾燥紅腫痕癢?選擇嬰幼兒護膚品攻略
嬰幼兒健康 2025-06-26